欢迎来到陕西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培训心得体会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教师发展中心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8-07-05 15:51:27
A A A

20185月216月16日我有幸被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推荐,参加了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举办的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师资培训中心(中医药学)第期培训。第期培训班共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中医英语翻译及海外中医药传播的专家学者共21人为来自全国20所中医高等院校的33名学员进行了为期4周的培训

教育部留学来华师资培训之中医药类培训是教育部为提高来华留学中医药类专业教师的专业和英语授课能力开展的专项培训,总部设立在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师资培训中心成立以来,已经进行了六期培训,为全国中医院校共培训了168名教师,我校已选送10名一线教师参加培训,能成为其中的一分子,十分荣幸,更倍感责任重大。时间真快,眨眼间在北京四周的学习培训就结束了,曾经的“归心似箭”变成了“依依不舍”,短暂的重回“读书”年代,紧张、忙碌、充实、快乐。

紧张充实的学习生活中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特别聘请了国内外知名中医英语翻译及海外中医药传播的专家学者们给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育理念的盛宴。本期培训延续既往的宗旨,主要围如何提高中医药院校教师英语授课能力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各位专家不但分享了包括中医药英语规范、中医药课程英语教学方法与技能、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法以及中医药海外教育概况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等方面的内容,还通过PBL、观摩授课等方式让培训教师真切体会了各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应用。教育部的这次专场培训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培训,专业性强,针对性强,受益匪浅。

一方面,是中医英语专业翻译的培训。参加培训的学员中,大部分是从事中医药教学的教师,也有一小部分教师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但无论以上哪一类型的教师,在进行来华留学生授课过程中,都多多少少面临中医翻译的精准性问题。所以,此次培训,特别邀请了国内外中医英语翻译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给我们学员从翻译专业的角度,全面解读了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的第一个拦路虎-翻译的原则问题。比如有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方廷钰教授,虽然年过八旬,却仍然神采奕奕地和我们分享中医翻译的点点滴滴,从基本原则,到主旨要义,不仅如此,还无私地邀请学员们去他的办公室分享他所有的中医翻译的文献资料,要知道,这些图书资料当中,很多已经是绝版了。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方老,方老的这种对学生的倾心传授,让我深深感动。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一种活动。方老特别给学员们强调在中医翻译的过程中,基于文化和历史的差异性,强调“基于中医内核”的准确传达意思是中医学翻译中的基础,相较之于形式,准确的内容传递更重要。还有我曾经的大学时代老师--李照国教授,是建国后国内较早的一批专门从事中医英语翻译的专家。李老师经过近三十年潜心研究,在中医英语翻译方面有很多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他特别强调要回归中国文化的本源,在中医翻译过程中,除了基本的传达中医学内核的要求以外,也不要遗漏了中国文化的内容传达。毕竟,中医学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载体之一,所以在中医翻译的过程中,尽可能体现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特色。个人也非常赞同,习大大强调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首先也是来自于这些对本民族语言文字本源的准确把握和正确使用。所以说,中医翻译不仅仅是关于人体生命健康认识的科学认知传达,也是中国文化的传达。

其次,在对外留学生英语授课中,跨文化传播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更何况是远隔千山万水、带着不同语言和生活习俗的不同种族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文明遗产。推广中医也是想和全世界各族人民分享中华民族在对抗疾病、维护健康方面的经验,更好地造福全人类。但是由于地域和生活习俗的差异,导致了在中医药留学生授课过程中师生间产生很多误解、传达不畅,进一步造成教学效果大大折扣。所以,面对留学生授课,教师不但要解决语言带来的交流问题,同时也要重视文化差异可能造成的理解的偏差。跨文化的中医药交流应该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前提下。

第三,本次师资培训,主办方还特别安排授课技巧传授的内容。医学院校的高校专业课教师大多都有扎实的医学基本功,但在教育教育理论和理念上,还是欠缺理论性和系统性的训练。这种局面大大地掣肘了医学专业课的教学品质提升。所以,此次培训北京中医药大学总结以往经验,特别安排了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及授课技法等课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邀请的西悉尼大学健康学院的朱晓姝教授和他的同事Brahm Marjadi老师,和学员们详细分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医英文教学法。通过二位老师的示范性授课,让学员们真切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严谨周密的教学设计,实习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如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把握教学中的重点环节-教学设计(备课)等。一位学员的动容发言说:“感谢朱老师也能给我一个差学生应有的关注!”很有同感!真正的好老师不是只关注那些学习好、积极的学生,他(她)会留意教室里每一位同学。这其实也是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忽略的问题,但带给学生的则是很深刻的影响。我们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特别提醒自己注意: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都应该被重视。另外,二位老师还分享了授课环节中根据学生认知发育的特点,应该注意的细节和授课技巧等。比如,根据成年人生理性注意力的特点,课堂连续讲授的时间不应超过20分钟,否则进入注意疲劳期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折扣。所以在示范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特别注意在课程中的这些时间节点合理运用一些小游戏等,转移注意力,让大脑合理的休息,更高效地学习。这些从宏观到细节,从理论到实践的授课内容非常实用,有可操作性,大大点赞。

第四,培训主办方特别邀请的知名海内外中医交流的专家学者们,还和学员们分享了中医海外交流传播的经验和世界各地的相关法律政策及国外中医学教育的情况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电影《刮痧》很好地诠释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一种事物的认识甚至带来的不同的结果。了解不同国家地域不同的法律法规,才能知道在中医药对外交流和留学生培养中,更有的放矢,精准授课,有所为有所不为,使中医药的水土适应性更好,更好地落地生根,被全世界更多的人们接受,助力中医走向世界。

最后,还要感谢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和合作处给本次培训班学员提供的全程参与“海外孔子学院中医体验展示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学员们分组承担了中医体验的讲解、示范、操作环节,大家都全身心投入到示范解说过程中,把培训中专家传授的方法技术灵活地应用到和外国人交流中,效果非常满意。

这样紧锣密鼓的学习和交流,紧张、严肃又生机勃勃,俨然回到了青春校园,而这样一场不期而至的头脑风暴,让我们在不断梳理整合系统的教育理论的同时,激发我们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中医对外交流,中医药留学生培养,时不我待,是挑战更是机遇。可以做的很多,我们的差距也不小。行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可靠的方法。行动!

  

 

针灸推拿学院

康复基础教研室

陆健

二〇一八年七月

校内链接

校外链接

电话:029-38185092

邮箱:shanxitcmjsfz@126.com

微信二维码

CopyRight 2015 陕西中医药大学招生办公室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