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陕西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认真备好、讲好每一节课,争当合格的大学教师----陕西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督导工作简报》择要
来源:人事处 作者:人事处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5-07-18 13:34:06
A A A

 

一、学校的功能与教师的职责

大学有四大基本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其中“人才培养”为其最核心、最基本的功能,舍此则不能称其为“学校”,舍此则其他三项功能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人才培养”就成为大学各个层面工作的轴心和主线,也是每一位在大学谋生的工作人员的生存底线。正因为如此,每一位在陕西中医学院谋生的成员,务必要确立以“人才培养”这个轴心而努力,并将这一工作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和人生的价值取向。而陕西中医学院“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功能的健康运行,是要靠每一位员工,尤其是教育教学第一线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全优践行。

二、热爱教师职业,是当好教师的前提

要想当一个合格的、即人们常说的“好教师”,首先必须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这是想要当一个“好教师”的思想前提和思维基础,这也是我从教四十余年来的深切体会和感悟。因为只有能做到“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所从事的教学工作中去。一个连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都不能热爱,很难想象他能干好所从事的事业。“热爱教师职业”不是一句空话,也不仅仅是一句“说辞”,而是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具体内容的。也就是说,通过这些具体内容,才能充分地体现你是否做到“热爱教师职业”这个愿望的。

有哪些具体内容呢?

首先你得热爱您的学生,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那样去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得把讲好每一节课都当作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忽悠”学生就感到内疚,就好像自己的亲人被“忽悠”了一样难受;把传授每一个临床操作技能,都当做帮助学生成长的具体环节等。只有如此,才能使你的教师生涯充满生机,彰显活力,你也才能为此奋斗不息。

三、讲好每一节课,是每位教师必须恪守的职业操守

医学专业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临床实训实习教学三个环节、三种形式,三者虽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有所区别,但是作为知识传授的广义“教学”来说,教师的教学工作过程、职责则无本质的区别。

教师的教学过程,必须经历两次“创造性劳动”。

第一次是经过“备课”环节,将教材内容加工成为可供自己课堂演讲的“讲稿”,这一次创造性劳动,相当于编剧作家将一部小说改编成可供拍摄的电影、电视脚本。

第二次创造性劳动,就是教师将讲稿在课堂上讲授给学生。这一过程就相当于影视演员将剧情生动的表演给观众。所以,一个教师既要编好“脚本”(写好讲稿),又必须出色地“演讲”好(讲好课)。

(一)备课

“剧本”是一部影视作品的根本。同理,“讲稿”也是课堂成败的基础。也是教师教学三个主要环节的起点。尤其是青年教师更是如此。

教学过程有哪三个环节呢?

课前准备→课堂讲授→课后评估

可见,在这三个环节中,“备课”是讲课成败的前提、基础。教师的第一次创造性劳动,务必要认真对待。只有做到备课充分、认真、到位,才能在课堂讲授时纵横辟阖、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挥洒自如,也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讲授效果。

如何“备好每一节课”呢?

1.要认真研读“教学大纲”

每一门课程都有“教学大纲”。“教学大纲”通常都是由教材的主编者,根据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在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的。因此,教师在接受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准备编写讲稿之时,务必要认真研读该课程的教学大纲(通常是教研室集体研读,个人在备课时还要仔细推敲)。

研究“教学大纲”对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具体定位,“教学大纲”对每一章节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分为那几级:如“掌握”“熟悉”“理解”“了解”等,备课时要将这些具体“要求”落实到各章节的具体内容上,并与“教学大纲”设计的讲授学时相对应。如此,才能使自己编写的“讲稿”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2.反复研读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根本依据,也是当下进行知识传授领域的共识。课程的讲授原则上要以教材为主,所以也是备课的主要蓝本。

教师备课,要在熟读“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反复研读教材,吃透教材内容,经过教研室集体讨论,编制出该门课程的“课程设计”(以前称为“教案”)。

同时要参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文献资料,以数倍的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如此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内的知识,那是无法讲课程讲的生动和精彩。俗话说得好,“人一能之己百之,人一百之己千之”,作为教师更应当如此。你自己准备了十倍、百倍的于授课的内容,何愁课堂讲授不生动?

3.编写“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不能等同于教师个人授课时的“讲稿”,也不是“授课提纲”,是教师对自己所讲授课程每一知识单元每一步骤的预先设计和规划,也是在授课前自己对每一个知识点如何讲授的预案。

“课程设计”是依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和学时要求,将该教材所要传授的知识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知识单元设计为2学时。

“课程设计”的格式与内容,详见陕西中医学院教务处所发的相关文件,此处不赘。

4.“讲稿”的撰写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之上,依据“课程设计”在编写适合自己讲授习惯的“讲稿”。

“讲稿”是教师授课前必须的案头工作,是每一位教师在授课之前将“教材”“教学大纲”“教材”“课堂设计”四个教学文件转化为具有适合自己语言表达技巧和讲述方式的“个性化”的文稿。

“讲稿”的撰写,要将“课堂设计”的每一个要点予以分解,还要参考当前该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然后将所要讲述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包括引文、语证、案例、教具、设问、图表、数据、互动内容、互动方式等等,都要体现在“讲稿”中,其层次结构、各级标题、序号等都要与“课堂设计”一致。一部经过多次讲授并反复修改的出色 “讲稿”,稍加整理出版,就是一部质量上乘的个人论著。所以,就要用编写论著的严谨态度来对待讲稿的编写,讲稿决不是“教材搬家”,也不是相关资料的简单堆砌,是要下一番功夫的,它凝聚着教师自己的心血和智慧。这也是为什么说是教学活动 “第一次创造”的理由。 因此说,“课程设计”指导着“讲稿”的编写,“讲稿”是“课程设计”的细化和体现。

5.凝练“授课提纲”

“授课提纲”的撰写要视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根据个人的从教体会,我认为对于从教时间较短的青年教师而言,撰写“授课提纲”很有必要。

“授课提纲”的撰写,是要在反复熟悉“讲稿”和“课程设计”内容的基础上,以“讲稿”中的各级标题为基础,将主要内容用简洁明快的语言予以表述。务必将此提纲,烂熟于胸臆,了然于心中,就以 “授课提纲”为材料进行课堂讲授,如此,必然会达到“脱稿讲授”的良好效果。

如果没有内容详实的“讲稿”作支撑,这个“授课提纲”一定是干瘪的,毫无生机的“骷髅”。单凭草拟的“授课提纲”授课,常常会在课堂讲授之中“卡壳”,使授课效果大打折扣。

6.构建“脑图”

所谓“脑图”,是指将讲授内容“烂熟于心,映像于脑”的知识结构。

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前,不断地将“讲稿”和“授课提纲”的内容,进行反复的回顾温习,包括重要的图表、知识点,甚至板书的设计,均要在“脑”中成像,授课时就凭借着“脑”中的映像讲解。

只有如此,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收放自如”,才能恰当的运用肢体语言,才能自然地调整你的语音、语调、语速,才能有效地和学生进行互动。否则,你就必然无法脱离讲稿或者课件,这样的授课肯定是不成功的。

(二)讲课

能否讲好每一节课,这是当好教师的硬功夫。如果课程讲授一塌糊涂,学生很有意见,自己也不满意,那就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

“讲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是要反复训练,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的,天生的“好教师”是不存在的。

“讲课”过程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把握好所要讲授的内容,熟练地运用“课堂设计”和“讲稿”—即“脑图”的运用

讲授的内容,务必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务必要阐述清晰明白,重要的内容甚至可以重复讲解。不讲与“课堂设计”无关、与“讲稿”无关的知识。

2.板书要合理、工整,合于逻辑,但不是课件提纲的重复

目前虽然有多媒体辅助讲课,但是还应当有适当的板书。也不能为了板书而板书,也不能将课件的内容照抄于黑板。要使板书内容与课件内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适当而必要的板书,既能增强讲课效果,也能调节课堂讲课节奏和课堂气氛,还能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板书是要在撰写“讲稿”时预先有所设计,如黑板分为三等分,左侧13为固定版面,书写本节课的一级内容;黑板的中间13为相对活动版面,书写二级内容;右侧13为活动版面,辅助讲授内容等。如果“备课”时没有这一设计,一旦多媒体设备因故不能正常运行时,你的讲课就会受到影响。

3.内容讲授

1)包括语音、语调、语速等,要做到表达流畅,抑扬顿挫,跌宕起伏,要有表演成分。

2)普通话。

3)克服不良的语言习惯,俗称“语病”“话序子”。

4)遣词用字要规矩,既不能低俗,也不能刻意的“哗众取宠”。

5)要安排与学生互动的环节、互动方式和互动内容,通过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6)不要满堂灌,要给学生预留思考、提问、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奴隶”。

7)授课结束时,一定要有“小结”,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8)授课结束时要有习题以及参考文献。

(三)课后“评估”

人们往往忽视课后的评估。每次授课、每门课程结束之后都要进行“自我评估”。这要养成习惯,逐渐形成教学过程中的“自觉行动”。

怎样进行“评估”呢?

建议可从“课后反思”“批阅评估”“阅卷评估”三方面去做。

1.课后反思

教师在每次授课结束之后做得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对本次授课有一个自我反思(也称“自我评估”)。如这一次堂课讲授的自我感觉如何?是很好,是较好,还是一般?

如何进行“自我评估”?

1)教学内容的熟练程度如何?

是脱稿,部分内容脱稿,还是基本不能脱稿?

2)授课时间的把握如何?

是“至而未至”?—授课时间结束了而内容未结束。还是“未至而至”?—授课内容结束了而所余时间太多。

3)课堂互动如何?

是否有互动?互动中学生的反应如何?学生对所提问题的应答情况怎样?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如何?有无迟到早退现象?

4)有无考察学生的到课率?你是怎样考察的?

5)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如何?

有无睡觉的,有无玩手机的?有多少学生在认真做笔记?

这些内容都是教师课后“自我评估”的重要内容。

2.批阅评估

所谓“批阅评估”,是指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作业、实验报告、病历书写等书面文件的批阅,作为教师对自己讲授课程效果的一种自我评价方法。

教师要对自己布置给学生完成的任何一种书面文件,都要予以批阅,不能只布置不批阅。这样学生必然会敷衍你,你也不会从中的到反馈信息。

 “批阅评估”的意义在于:

1)从作业、实验报告、病历书写等书面文件的批阅中找到乐趣,拉近与学生感情的距离。

2)找出对自己授课效果评价的依据。

3)判断学生对本节课、本次试验内容的理解程度。

4)找出自己授课中需要“校正”的内容。

如此,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授课水平。

3.阅卷评估

课程的考试,既是对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成绩的考评,也是对教师在完成本门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所以,务必要认真对待“试卷分析”,这也是国家教育部进行专业认证为何要将“试卷分析”作为重要考察内容的理由。

如何进行“试卷分析”?

1)要分析此次试卷命题的分部是否符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该门课程的“命题蓝图”?

2)要分析卷面得分是否为正态分布?如果分数分布不合理,则要分析原因。

3)要分析最易失分的试题。是命题太难、是表述不清、是授课不到位而问题太偏?

4)分析平行班级之间考试成绩进行差异性。

5)要分析成绩太差学生的相关背景,如健康状况、家庭情况、经济状况等。

要将学生情况及时反馈给所在系部分院,对成绩差的试卷,要给学生当面反馈,与其沟通,帮助其寻找不及格的原因,责令其制定重修学习计划,并予以跟踪检查。

6)教师则要通过试卷分析,反思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如课程设计、讲稿内容、课堂讲授、课后辅导等,以利于下一轮教学中改进。

四、科学研究

(一)科学研究是大学教师的必备条件

一个热爱教师职业的大学教师,就必须要结合自己所讲授的课程(即学科方向),开展必要的科学研究。教师从事科学研究,这对在大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讲,是一件必须的工作和应当具备的能力。

就大学类别而言,教师投入科研精力的份额多少,是区分不同类别大学的重要标准。

 如果教师投入科研的份额超过45﹪者,属于一类,称为科研型大学;投入份额不足25﹪者,属于三类,称为教学型大学;投入份额在2545﹪者,属于二类,称为教学科研型并重大学。

 所以,大学教师的职称晋升,科研以及科研成果是作为副高、正高,以及三级、二级教授的必备条件。可见,科学研究工作是大学“合格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

(二)科学研究是大学教师必备的“品质”

为何如此呢?

1.教师通过科学研究工作,可以提升自己的学术“品位”。

因为无论是职称晋升、名师的评定,还是诸如国家以及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三秦学者”“长江学者”,甚至“两院院士”,无一不是依其“科研成果”作为评选的“金指标”。

2.科学研究可以提升学校的学术“品质”

科学研究,可以提升学校的学术“品质”。无论是全国高校还是全球的大学排名,都是将该校科研成果作为其唯一的“硬指标”。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也是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教师的学术生命是与学校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的,学校的兴衰关乎到每一为教师职业生涯,以及生活、工作品质的高低。学校的兴衰取决于学校学术品质。而学校的学术“品质”高低的评价标准,主要是依据该校在国内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及其影响因子,依据该校获得国际、国家级别的大奖数。没有高层次的科学研究,必然没有高级别的科研论文和高级别的科研成果。

3.科学研究可以提升所在学科的“学术品质”

通过科学研究可以提升教师所在学科的“学术品质”。因为任何一项研究成果的获得,都会将我们从事的学科之学术水平向前推进一步,这也是我们个人对学科的学术发展所做的贡献。

任何人都会十分重视所在学科的学术地位,谁都不愿意自己从事的学科是一个没有生命力、没有学术潜力、暮气沉沉、即将寿终正寝的没落学科。

任何一个有潜能,富有生命力的鲜活学科是要靠该学科每一位成员不懈努力予以支撑的。

4.科学研究可以提高教师自己的教学水平

通过科学研究,可以提高教师自己的教学水平。

因为教师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必须要对所研究领域的知识现状十分熟悉,在进行课题设计时对研究现状必须予以复习和回顾,对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深刻分析和解读,而这些知识有都可以使自己的讲稿内容更加丰富、鲜活而生动。

这些内容又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点,结合自己科学研究内容讲授课程,也能给学生重要的启迪。自己的教学水平自然也就因此而得到提高。

所以,每位教师务必要充分利用我校给大家搭建的科研平台,展示自己精彩人生。

综上所述,要想当好一名大学的好老师、称职的教师是要付出的。热爱教师职业是其前提,讲好每一节课是基础,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相信自己,成功就在你的努力之中,胜利就在你的掌控之下。

校内链接

校外链接

电话:029-38185092

邮箱:shanxitcmjsfz@126.com

微信二维码

CopyRight 2015 陕西中医药大学招生办公室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